小米起訴"米系有品"商標侵權案即將開庭,涉案公司業務與小米高度重合。小米已布局"有品"系列商標多年,此前曾獲3500萬元商標侵權賠償。
查詢顯示,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米系有品(晉江)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關侵害商標權案件新增一項開庭公告,原告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,該案件將于9月3日在晉江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。
工商信息顯示,米系有品(晉江)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9日,注冊資本5萬元,法定代表人為丁鴻源,注冊地址位于晉江市陳埭鎮洋埭村,經營范圍涵蓋家用電器銷售、日用家電零售、互聯網銷售等多個與小米核心業務重疊的領域。
另外,小米科技對“有品”系列商標布局已久。相關信息顯示,小米于2021年8月申請注冊“小米有品”商標(注冊號58854256),核定使用范圍包括第12類運輸工具;2024年12月又申請第5類“小米有品”商標,涵蓋醫用消毒劑等商品。此外,小米還擁有“米家有品”“集有品”等多件核心商標,其中“有品及圖”商標已在第35類廣告、銷售展示架出租等服務上注冊。
此次訴訟并非小米首次對商標侵權采取法律行動。2025年5月,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對兩起涉“小米”商標侵權案作出一審判決,認定“小米零度”“凡小米”等標識構成侵權,判決被告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3500萬元,并明確將“小米”商標認定為馳名商標。
商標侵權賠償涉及多個法律維度,是一個復雜但可量化的問題。根據我國商標法及相關司法解釋,賠償計算主要依據以下規則和方式:
一、法律依據(核心條款)
我國商標法第六十三條明確規定:
實際損失優先:按權利人因侵權所受實際損失確定;
侵權獲利次之: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,按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利益確定;
許可費倍數:前兩者均難確定的,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確定;
法定賠償:上述均無法確定的,由法院根據侵權行為情節判決500萬元以下賠償。
二、賠償范圍的具體計算方式
權利人的實際損失
=侵權商品銷量×權利人正品單位利潤
(需舉證侵權銷量與損失因果關系)
侵權人的侵權獲利
=侵權商品銷量×侵權單位利潤
(可申請法院調取侵權方財務賬冊)
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
一般為許可費的1-5倍,惡意侵權可突破5倍
(需提供合法商標許可合同作為參照)
法定賠償(實務中最常用)
法院綜合考慮以下因素酌定賠償(不超過500萬元):
?侵權行為的性質、持續時間、地域范圍
?商標知名度及商業價值
?侵權人主觀惡意程度
?權利人維權合理開支(律師費、公證費等)
?侵權造成的商譽損害
三、懲罰性賠償(關鍵新增制度)
符合以下條件可主張1-5倍懲罰性賠償:
?侵權人主觀惡意(明知是商標仍侵權)
?侵權情節嚴重(如大規模制假售假)
計算基數=實際損失/侵權獲利/許可費倍數
四、可主張的其他費用
合理維權開支:律師費、公證費、鑒定費、差旅費等
訴訟保全費用:財產保全擔保費、執行費等
(需保留正規票據作為證據)
五、證據收集要點
侵權證據:公證購買侵權產品、網頁截圖、經營場所錄像
損失證據:銷量下降數據、市場份額分析報告
獲利證據:申請法院調取侵權方銀行流水、納稅記錄
許可費證據:商標許可合同、付款憑證
維權支出:律師費發票、公證費收據等
溫馨提示:建議盡快委托知識產權律師介入,通過發送律師函、行政投訴(市場監管部門)或民事訴訟組合維權。商標案件專業性極強,賠償金額的舉證策略直接影響最終結果,專業法律團隊的參與往往能顯著提高獲賠額度。
顧問
專屬顧問:小易
電話:191-5512-8157
微信掃碼與我聯系
公眾號
掃一掃關注公眾號
反饋
7x24小時服務支持
全天候實時在線處理客戶訂單,
及時響應客戶需求
智能注冊高性價比
價格透明,服務超值,
90%企業客戶的高性價比之選
專業團隊售后無憂
顧問、法務雙重把關,降低風險
全程跟蹤反饋,流程透明售后無憂
強大品牌背書
聚名集團旗下平臺,
深耕互聯網+知產市場,值得信賴
Copyright © 2020-2028 [ 標鴿知產] 安徽標鴿知識產權有限公司 營業執照 BG INC, All Rights Reserved
ICP備案號:皖ICP備2020017198號-12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[皖B2-20210211]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3693號 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代理機構 法律聲明 隱私服務條款
聯系電話:400-991-6992 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政務區置地廣場A座24層